close

20150314金車文學講堂陳義芝現場照02.JPG

3月份第一場講座,金車文藝中心邀請到詩人陳義芝老師到現場與大家分享四首詩作以及兩部散文作品。


       一開始老師與現場朋友分享了1987年的作品《燈下削筆》這首現代詩描寫的是人生面對課題的心境,

老師解說在現代詩中許多字是帶有意象的,例如"筆"帶有書寫人生的意涵而"燈下"則帶有自我反省之意。

更與大家分享當初寫這首作品的心境在於從教職踏入媒體文學的工作,對於職場環境與氣氛的不同與自身

內心的掙扎是如何達到平衡,以及運用詩詞將其表達出來。

 

       老師打趣道年輕時的願望是當位偏鄉小學的校長,每天都可以看著芒草與山林悠悠,校內事務就交給

教務主任處理啦! 由此可知老師與世無爭以及溫儒謙讓的個性。老師提到剛踏入媒體業的衝擊,職場環境

其習慣謙讓的個性相反,跑新聞時一部計程車同仁間也必須搶,沒有讓來讓去這回事((媒體業也辛苦))

以及許多在價值觀上與工作的壓力與疲勞都是促使在掙扎的環境中尋求出口的原因,因此作了《燈下削筆》

反思人生與面對困難、並予以抒發!



       老師也勉勵現場年
輕朋友人生命如
一條河流,每個階段都有我們生命中該扮演的角色,即使在某些階

段不如己所好,但只要心中有所寄託將目標放遠則神面即會寬廣許多!

 

20150314金車文學講堂陳義芝現場照07.JPG

       第二首作品1996《操場--陪父親散步有感》描繪家人、親情;以兒子的身分敘述著看見老父親的樣貌

,老師解說詩的最後一段"操場上的人漸漸多起來,學童們用帶著笑聲.."呼應了第一段形容父親走操場的樣貌,

年輕對照>老年,為現代詩中常使用的對應手法。藉由老師的講解與詮釋,整首詩的形態與畫面逐漸完整,

現場來參加講座的朋友們更是認真作起筆記!

 

20150314金車文學講堂陳義芝現場照04.JPG

       第三首與第四首分別為2003《未完》2014《尋陶淵明》老師的近期作品。《未完》以初唐詩人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與老師現代詩作對照與結合,古今結合別有寓意,描繪兩岸之間與世界上許多因歷史而漂泊

的人們第四首《尋陶淵明》則為老師近期追尋與詠嘆陶淵明離世不慕名利之少見精神。

附上《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帘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張若虛詩作存世的僅《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閨夢還》兩首,其中的《春江花月夜》卻是唐詩的代表作之一。

 

 


      最後老師與大家分享兩篇散文選斷《為了下一次的重逢》、《戰地斷鴻》分別為描寫兒子與父親。《為了

下一次的重逢》老師在小兒子去世後三年再度拾筆記錄下與兒子相處的美好回憶以及失去的經過,這段分

享十分真摯感人 老師也解說在寫這篇散文時以感性的文字佐以知性的部分。《戰地斷鴻》則為描寫其父親

在戰場上經歷過的片段,而身為作家要會藉由別人的敘述引申造景如同繪畫一般將四周景象細膩描繪出來。

20150314金車文學講堂陳義芝現場照08.JPG  

Q&A時間,有位民眾提問到老師《未完》古詩與現代詩穿插的具體手法,老師以專業角度與其分享其寫作

方式。也有民眾分享對於老師這次講座的感想。

20150314金車文學講堂陳義芝現場照03.JPG 

在講座結束之時大家皆以熱烈的掌聲來感謝陳義芝老師能帶來如此真摯的分享與詩文的解說,更寶貴的是

老師大方分享在人生許多階段所遇到的故事與如何面對困難的過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tin (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